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学科专业  师资队伍  教学工作  科学研究  团学工作  招生计划  校友工作  就业创业 
 
评估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学工作>>评估工作>>正文
评估知识手册之二《合格评估指标内涵解读及责任部门分工》
2020-03-10 10:45     (点击: )
[文章下载] [字号: ]

合格评估指标内涵解读及责任部门分工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合格评估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见》而制定。

一、 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一级指标: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二级指标:1.1学校定位;1.2领导作用;1.3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的办学思路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它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合格评估方案》的各级指标都会与办学思路有关。考察一所学校的办学思路,不仅要看它的二级指标,还要看《评估方案》的其他指标,如师资、资源配臵、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领导作用则侧重考察学校是否具有一支尊重教育规律、教育理念先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较强的各级领导班子。

1.1 学校定位

主要观测点:学校定位与规划

1.1.1学校定位与规划(责任部门:发规处)

基本要求:1)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能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2)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3)坚持内涵式发展,注重应用型办学特色培育。

“学校定位”主要是指,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学校定位一般包括:发展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所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学校的定位要适应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要求,要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或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条件。

“学校的总体目标”是指学校在国内外高等学校中的位置;学校的学科结构(理工农医管经文等);学校的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型);学校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结构(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

“人才的类型”是指应用型、研究型、研究应用型。

“服务面向”有两层含义:一是为行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全国服务。二是培养学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基层的一些实际工作。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其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考察学校定位必须考察学校的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这五个规划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在一个总规划中,内含这五部分内容。

专业建设规划要合理,要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有相应学科支持),要遵循教育规律。

专业的总体布局和结构要符合学校的定位,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在行业或地区有一定影响的优势或特色专业。

应用型办学特色培育:考虑到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没设特色项目,但对于新建本科高校,应当坚持内涵式发展,注重特色培育,扬长避短,通过长期培养项目培育和积淀,最终形成自己办学特色。

此部分指标对校级领导主要考察学校办学定位、规划制定的依据。对中层、教师主要考察对学校办学定位的理解、执行。专家注重对定位一致性的考察。

1.2领导作用

主要观测点:领导能力;教学中心地位

1.2.1领导能力(责任部门:党办、发规处)

基本要求: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确立自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

1)要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负有重大责任,应该做到责任明确。学校的党政一把手要统筹学校的各项工作,把主要精力真正转移到教学工作上来,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学校领导在治学过程中,要带头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应有一个先于行动的核心理念,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学校树立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应当明确、清楚。

2)校级领导不仅要有战略思维能力,谋划发展的能力和凝聚人心的能力,更要懂办学、懂教育。

各级领导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先导和动力,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学校的一切改革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

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转变,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质量观、人才观。学校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这样的观念。结合学校的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切实实行。在制定质量标准时,不能用精英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来要求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应区别于精英教育阶段的;另外不同的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的任务不同,质量标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国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一样的,学校根据定位对培养的人才还提出不同的要求。

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遵循教育规律,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统一性与多样性、“成人”与“成才”、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等关系。

  1. 各级领导要确立自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

  2. 侧重考察学校是否具有一支尊重教育规律、教育理念先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较强的各级领导班子,这对新建院校的建设和未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层领导对学校办学思路具有较强的贯彻能力、对教学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此部分指标从两个层面考察。学校层面:战略思维能力、谋划发展能力、凝聚人心能力;中层层面:贯彻思路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专业能力。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学校战略定位表述没有问题,中层转成方案有问题,有中梗阻情况;学校的定位与办学思想目前更多地体现在学校领导层面和思想层面,还未能在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得以很好的落实,学校制度层面的设计及资源的配置尚未能为办学定位提供机制与资源保障。

    1.2.2教学中心地位(责任部门:党办、校办、发规处、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

    基本要求:1)有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重视建立并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责任明确,各职能部门服务人才培养情况好,师生基本满意。

    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专家入校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考察①是否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基本构建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②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③是否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④对教学的经费投入是否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⑤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责任是否明确;各职能部门是否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务,师生满意度高;⑥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尤其是利益分配方面)是否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在对教师的考核中,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⑦育人工作是否已经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等;⑧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时,学校是否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⑨师生对学校教学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统计,师生对主要职能部门服务教学的评价结果统计;⑩教学工作会议主报告或文件描述。

    此部分指标情况专家将通过各层次座谈和查看资料的方式考察。

    1.3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观测点:人才培养思路;产学研合作教育

    1.3.1人才培养思路(责任部门:教务处)

    基本要求: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2)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清晰,效果明显;(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办学定位核心定位。目标定位是行为主体为了实现行为规范而对多种可能达到的目标所进行的理性选择。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体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2)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与支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关系到深化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

    a.培养目标和规格;

    b.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

    c.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d.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4)人才培养思路、措施与效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制定培养计划、构建培养体系、建立评价系统、形成培养机制,就业率达国家规定要求。

    5)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教育教学过程,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此部分指标主要考察学校是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否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在专业层面考察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是否清晰;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培养方案是否注重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能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因材施教;评报告的总结、实际操作情况等等。

    专家通过剖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察教学过程进行综合判断。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拿来主义,生搬硬套;自评报告中“说的”和实际工作中“做的”不一致。

    1.3.2产学研合作教育(社会服务办、科研处)

    基本要求: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办学方式,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强调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践环境的培育;强调与区域经济社会及产业的合作育人平台拓展与实际效果,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大学4年期间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工作,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为一体,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实现合作就业。

    主要考察①学校是否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①是否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具体的服务对象?③人才培养是否以业界为主导?④是否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效果如何?指标体系中的合作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等。

    此部分指标情况专家通过查看学校相关文件、各级教学管理制度、教改成果、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基本文件、校企合作方案及过程实施等材料以及与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座谈、基地考察的形式评估。专家考察人才培养模式,不只看自评报告,重在剖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在考察教学过程。材料准备应从文件制度、方案设计、过程执行到结果评价环环相扣,互相印证。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产学研合作教育制度机制不完善,包括:学院层面缺乏制度设计、深度不够,产学研合作教育专业间发展不平衡,学校科研缺乏实力、应用型研究和技术服务欠缺,对合作形不成支撑;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不规范、没有实质内容、缺乏过程管理和结果评价;指导委员会、人才方案制定没有企业人员参与,没有校企合作课程,没有外部评价等。

    二、 教师队伍

    一级指标:教师队伍

    二级指标: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培养培训

    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所优秀的高等学校一定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此部分指标新建本科普遍存在的问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双师型”师资队伍不足;教师国际化水平不高。

    2.1数量与结构。

    主要观测点:生师比;队伍结构

    2.1.1生师比(责任部门:人事处、教务处)

    基本要求:1)全校生师比基本达到国家合格标准(18:1);(2)各专业的教师数量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3)合理的控制班级授课规模,有足够数量的教师参与学生学习辅导。

    生师比为折合学生数与教师总数之比,教师总数为专任教师加外聘教师的一半的和。其中,专任教师是指当年在职,具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隶属于教学科研部门,并承担教学工作的人员。二级教学单位承担教学任务的管理人员算,辅导员、实验员不算。聘请校外教师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数的1/4。

    专家在分析生师比时,除考察总师生比外,还要分别考察各专业教师数量,尤其是新办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是否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要求,避免用总师生比掩盖个别专业师资不足问题。考察教师数量除查看人事部门提供的资料外,还要分析合班上课学生数和教师工作量,看是否有足够数量教师参与学生学习辅导。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自评报告数据与实际评估考察到的数据不一致;分专业生师比过高,不计公共课师资的情况下应不高于1:30。

    2.1.2队伍结构(责任部门:人事处、教务处)

    基本要求:1)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50%;(2)在编的主讲教师中90%以上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3)教师队伍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整体素质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般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认为属于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

    ◇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职称;

    ◇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或有专业资格考评员资格;

    ◇近五年在业内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连续一年或累计达到二年;

    ◇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三项及以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己被使用,效益良好;

    ◇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建设,这些项目在教学中产生了较好效果。

    新建本科学校教师数量是相对紧张,主要是结构不合理,一是教师本科教学经验不足,二是新专业多,专业带头人数量不足,教师数量不平衡。

    此部分指标专家入校考察主要看:学校师资结构、各专业教师数量、新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人事部门提供的资料、教师工作量、教师教学经验、新专业数量、专业带头人情况等。专家在考察师资结构时,除分析年龄、学历、职称等常规指标外,还要依据办学定位,考察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是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尤其是教师中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情况。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专业带头人是讲师或助教;本科专业没有正高级职称占比高。

    2.2教育教学水平

    主要观测点:师德水平;教学水平。

    2.2.1师德水平(责任部门:组织部、宣传部)

    基本要求: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师德对学生成人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因此要考察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等情况,看大多教师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从严执教,遵守学术道德。

    学校要重视师德建设,制定教师岗位职责,采取措施,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教师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是指领导和教师集体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科学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严格的考核制度,规范的教学管理,全身心投入的教学态度。“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学质量高低,是以实施培养方案的效果,能否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来衡量的。

    评估时综合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教师进行的各种教学评估资料专家抽查情况,考试试卷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审阅情况,学生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专家随机听课时对教师的评价以及专家对用人单位和学生考察的结果。在学术研究领域能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专家听课中发现学生有缺课、迟到、不记笔记、教材干净如新现象;听课过程中学生有偷看手机、睡觉现象,教师也没有及时提醒。

    2.2.2教学水平(责任部门: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

    基本要求:1)建立引导教师投入教学的机制;(2)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上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风和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基本满意。

    教学水平高低是以实施培养方案的效果能否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来衡量的。学校及各教学单位制定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对于青年教师进校1-3年内着重培养教学能力,并采取措施不断提高。

    课堂教学、实践指导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具体做到:

    一是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能否搞好,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其一,了解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与本门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其二,认真研究和消化教材,确定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其三,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写好教案和讲稿。但要注意千万别照讲稿念,这样的做法学生不爱听,希望改进。

    二是课堂讲授阶段。(以下是评估顺利通过学校的要求,大家可以参考)第一是教师要为人师表,要言传身教。这就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教风要正,观点正确,言之有物,讲课仪态要端正。第二是教师上课,要提前到教室,千万别迟到,教师上课迟到是教学事故。第三教师上第一堂课时,一定要作自我介绍。第四是教师讲课,要站着讲,青年教师更应该如此。老师对学生讲课的时候,还必须注意到学生对老师讲授内容的反馈和听课情绪。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听课情绪,对自己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予以适当调整,只有站在那里讲课的教师,才能够比较全面而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情绪。第五,加强对课堂的管理,学会组织课堂教学,要强调课堂纪律,要把学生情绪调动到听课方面来,使学生进入到听课的状态之中。这是教师讲课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第六是讲课要投入,有激情,富于感染力。为了使自己的课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爱听,教师讲课一定要投入。需要注意的是,每讲一课,要有总结。有总结,才会不断前进,不断提高,才会逐渐掌握教学规律。第七是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师生互动。有一些老师讲课,只是看自己电脑上的内容一直讲下去,也不提问学生。这样的课堂秩序好像很不错,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听,而是安安静静在下面干“私活”,这就失去了上课的意义。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把课讲下去。教师的责任不仅要使学生接受讲授的内容,还能使他们提出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能真正解决一些学生思想存在的、与本课程有关的问题,学生就会对这门课感兴趣。课堂上师生互动这个环节,必须抓住它,千万忽略不得。同时,讲课使用的资料要新、要准确,讲课的语言要干净。第八,讲课时手势是可以的,用得当了,可以增加讲课的效果。但是手势使用不宜过多,否则就适得其反。在使用多媒体时,屏幕上的字体不要太小,坐在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影响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掌握。第九是每上一次课,先复习旧课,再讲新课,但是复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三是课后总结阶段。教师在课堂上讲好课,这标志着教师完成了主要的教学任务,但是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全部。课后要做的工作包括:要注意听取学生对讲课的反应,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认真总结,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要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采取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参观、实践、出复习题、下节课提问等;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批改以后一定要讲评,对好的要表扬,甚至可以将平时成绩提高一点;对差的,一定要说明差在哪里,并提出改进的办法。

    学校、各教学单位要认真组织教学督导,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建立健全教学水平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让学生基本满意。

    教学水平重在考察学校教师的整体情况,不是指教师个体的水平。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高低除听课之外,重要的是看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满意度等多方面情况,做出全面客观判断。

    此部分指标主要考察学校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政策、措施以及效果。如:是否建立引导教师投入教学的机制,教风建设;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学习成绩分布,学生满意度等;教师教学成果统计;专家组现场听课评估结果;实验课、毕业设计(论文)、考试的试卷质量及分析等教学环节所反映的教师教学整体水平。专家考察的是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不是个体;重在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青年教师整体授课水平较低,照本宣科或念课现象多;教学内容简单,理论联系实际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改缺乏准确认识;缺乏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对青年教师有效的传、帮、带;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和运用水平普遍不高,PPT制作水平亟待提高;有老教师授课信息量小,仍是专科模式。

    2.3培养培训

    主要观测点:培养培训(责任部门:教务处、人事处)

    基本要求:1)有计划开展了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等工作,初见成效;(2)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3)有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的措施,效果较好;(4)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

    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

    第二,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的体系,优化队伍结构,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对高校来讲,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第三,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落实和完善教师的社会保障政策,要大力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第四,健全教师的管理制度。要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制定教师资格标准,要深化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求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另外,还要制定和完善教师编制标准,加强对校长的管理,促进校长的专业化,提高管理水平等等。

    专家考察教师培养培训,一是看学校对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视程度,看是否采取“导师制”、“助教制”、行业实践以及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等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二是看专业带头人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及成效;三是看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教师脱产或在职“充电”,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力度不够,管理机构不健全;措施针对性不强;规划无明确要求,年度无具体工作计划,预算无专项工作经费;培训形式单一,重点不够突出;对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措施不够,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实践应用能力培训提升重视不够,开展不力;对教师培训工作投入的精力、财力较少,现有的培训方式和范围局限于“以老带新”、校内培训、上岗培训,缺乏“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培训,更谈不上国际化培训。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一级指标:教学条件与利用

    二级指标:教学基本设施;经费投入

    该指标提出了办学的基本条件,要充分理解提出办学条件的必要性,要处理好资源占有与利用的关系。

    3.1 教学基本设施

    主要观测点: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与利用;校舍、运动场所、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与利用;

    3.1.1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责任部门:实验室管理处、教务处)

    基本要求:1)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按照教育部〔2004〕2号文件,生均应达5000元);(2)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较高。

    教学科研仪器值是指单价在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值。计算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用的学生数为折合学生数。统计实验室使用率和生均使用面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验开出率达90%以上。

    此部分指标专家重点考察学校关于加强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有关材料、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一览表及台卡等;考察实验室、实习场所及设施是否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利用率情况、设备更新率情况。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建设整体比较粗放;缺少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实施情况不能完全满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实验室实验室设置论证不够充分,布局不够合理,实验室建设存在一定盲目性;高水平实验室及参评专业实验室短缺,公共基础实验室条件较差;未实行网络化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一些省级平台、基地和实验室,仅面向本学院、本专业,优质资源,没有得到共享和利用;各学院之间缺乏协调和融合,有小而全、重复建设的趋势;缺乏全校范围内实验室资源共享、面向大学生开放以及有效管理的信息化支撑。

    3.1.2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与利用(责任部门:图书馆、信息化办公室)

    基本要求:1)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按照教育部〔2004〕2号文件,生均藏书量应达80册;生均年进书量达3册);(2)图书资料(含电子类图书)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高;(3)重视校园网及网络资源建设,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所用学生数是折合学生数。图书馆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现代化手段采集、交流信息、管理能作到使用方便、效率高、利用率高。

    图书资料指标专家主要从资源建设数量和利用率两方面进行考察,会调阅图书馆数据进行分析,除考察纸质图书资料,还要考察专业数据库建设情况,考察资源利用情况。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没有专业数据库的专业比例高;一年中从未借书学生比例高,有的超过75%。

    校园网建设主要考察建设水平、运行情况、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包括校园网基本数据、校园网信息化程度分析、校园网服务本科教学材料(网上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网络教学、辅导答疑)、校园网流量统计、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及运行、学校主页及各单位主页建设情况等。在校园网建设中,要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此部分指标要特别注意整理完善2020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保障的相关文件、方案、保障措施、过程监控及效果材料。

    3.1.3校舍、运动场所、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与利用(责任部门:后勤处、基建处)

    基本要求:1)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基本达到国家合格标准(按照教育部〔2004〕2号文件,应达生均16平米);(2)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和附属用房面积以及其它相关校舍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利用率较高;(3)运动场、学生活动中心及相关设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校舍状况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是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中,教学行政用房是指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及行政办公用房,这里用的学生数是全日制的在校生数。建筑面积指已经使用的,有产权的建筑物的面积。在建的建筑物可以统计,但仅供参考,不作为打分的依据。

    “各类功能教室齐备,很好的满足教学需要”是指普通教室、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绘画绘图教室等能满足不同形式的教室需要,能给教学内容的方法的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

    运动场、学生活动中心及相关设施根据使用统计,使用率高,能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此部分指标专家考核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室内体育场馆情况,包括体育馆、游泳馆、体操室、器械室、训练室等;二是运动场地情况,包括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器械区、综合投掷区、障碍物区、健身区。生均面积为≥3平方米;三是有符合学校特点的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如冰场及设施、乒乓球及设施、艺术体操场地及设施等;四是各种配套设施情况。

    根据教育部教高司函〔2005〕7号文件要求,对于生均图书、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方面要坚持标准,被评学校要按标准进行建设,另一方面在被评学校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电子图书利用情况较好或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条件下,专家组可以实事求是地做出判断。

    3.2经费投入(责任部门:财务处)

    主要观测点:教学经费投入

    基本要求:教学经费投入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且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00元人民币,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逐步增长。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指学校开展普通本专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包括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计算公式为: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学费收入:实收本、专科生的学费总数。

    学校要调整经费投入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并保证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逐年有所增长。特别要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尽快转变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增长的情况,是考察学校近三年用于每个学生的教学运行基本经费在数量上的变化趋势。分别统计近三年内,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的分项值和总值。计算生均值所用学生数为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的自然人数。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00元人民币。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在专家进校评估的近三年内每年要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逐步增长。

    特别要注意统计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和学生数所用的时间应统一,规定是用每年12月31日的数据。

    教学经费投入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教学经费投入不达标,学校教学评估就不能通过。高等学校要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

    此部分指标评估有明确数字要求,经费投入必须满足要求,迎评要做好两方面准备:一是符合要求的经费投入纸质数据报表;二是设置一个财务管理系统账号,以备专家通过系统确认指标情况。请一定注意这两个关键数据: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扣除中央财政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00元,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增长而逐步增长。  

    此部分指标也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四个促进”中第一条“促进办学经费投入”的落脚点,这个“促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校内经费向教学工作倾斜;二是推动地方政府向新建院校加大投入。

    教育部增加了参评学校的门坎条件:凡是接受合格评估的高校,评估上一年度的生均教育事业费用必须达到《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文件中规定的本科生生均经费标准:原则上,2012年各地地方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增加此条件的目的在于,评估不仅评学校的教学工作及其效果,也是促进政府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尽到政府举办高等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责任。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教学设施陈旧;政府投入少;经费和事业发展矛盾突出;新校区建设负债多等。

    四、 专业与课程建设

    一级指标:专业与课程建设

    二级指标: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

    重点要看学校围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改造,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思路是否清晰,措施是否得力,效果是否明显。

    4.1专业建设

    主要观测点: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培养方案

    4.1.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责任部门:教务处、发规处)

    基本要求:1)有明确的专业设置条件和合理的建设规划,能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调整专业,专业结构总体合理;(2)注重特色专业的培育。

    制定有《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有科学的论证,措施落实,效果明显。每年能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调整专业,专业结构与布局总体合理,符合学校的定位、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遴选有特色专业,建设成效突出。

    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主要从四个方面考察,一是要符合学校定位,二是专业布局符合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要符合教育规律,四是要有专业设置条件要求。结构调整主要考察学校根据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发展,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注重特色专业培育主要考察学校是否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能否遴选优势专业开展特色专业建设。

    此部分指标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的落实,相关文件、实施方案应与规划一致,专业最好对接省、市支柱产业。专家通过查看相关文件、制度、方案等和与各级人员座谈的方法考察。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严重不合理,个别专业班级数和总人数过多;有的学校特色专业停止招生。

    4.1.2 培养方案(责任部门:教务处、就业创业中心)

    基本要求:1)培养方案反映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有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其中人文社会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20%,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25%,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不少于12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开设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有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开设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创新创业要求)。为2018版指标体系新增要求。

    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它是学生在校学习几年中,课内、课外的总体安排。培养方案这一观测点重点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和执行情况。指导思想和原则要体现学校的定位,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观念,体现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内容要体现学校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执行培养方案严格,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文件作保证。

    此部分指标专家通过查看资料和各级座谈的方式考察,重点考察:顶层设计、法规性文件;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技术路线和论证过程;课程体系是否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否体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及稳定性;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具体还会看培养方案、教学任务书、课表是否一致,有否相应的变动手续,有否培养方案执行质量分析报告等。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把握不准;简单模仿传统本科方案;环节设置的目的性差;缺乏体系性;频繁调整,稳定性差。不同专业学分差距太大;缺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考虑;培养方案的制定还是学科逻辑体系,没有向技术逻辑体系转变;实践教学的学分计算简单化处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只设置了8学分的通选课程,占课堂教学学分的6.3%,仅有的8学分,还包括了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五大类;在通选课目录中,专业课程或与专业有关的课程占了很大部分,纯人文课程少之又少。

    4.2 课程与教学

    主要观测点: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与学习评价。

    4.2.1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责任部门:教务处、信息化办公室)

    基本要求:1)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标准、有措施、有成效;(2)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开设了足够数量的选修课;(3)教学内容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反映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4)注重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材建设,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质量监管制度;(5)多媒体课件符合教学要求,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使用效果较好。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特征。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校应根据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进行优质课程建设、系列课程建设(特色课程、重点课程)、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有特色的本科优质课程。课程建设的规划合理、标准鲜明、措施有力、成效显著。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开设了足够数量的选修课,选修课的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标准、有措施、有成效。

    要注重健全、完善教材评审、评价和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要选用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有条件的学校,要做好教材编写的规划,并采取措施,支持出版有特色的教材。

    要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并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合理使用和教学效果。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此部分指标专家通过查看迎评档案资料、教学基本文件、试卷和论文等以及各级座谈的形式考察。重点考察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的总体思路、具体计划、配套措施、执行情况和已取得的成果。还考察:(1)改革和教育思想观念相适应。(2)重视学生考核方法的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能够考核学生的能力。(3)教学改革的成果即获奖情况。考察材料具体包括: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数量和课程质量;课程类别: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识课和专业课,基础课和主干课开设情况;教学大纲及严格执行情况;教材选用的科学性和评价机制;注重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材建设(这个很重要);多媒体教学合理使用和教学效果;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课程学科导向;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适用性认识不到位;课程资源总量不足;选修课数量不足;大纲和教材混为一谈;多媒体教学效果差;未规定多媒体教学课程比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定位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够清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能力标准尚需细化;仍然存在本科方案专科化的问题,如某本科专业与相近专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均超过总学时的50%,与学校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扎实要求存在矛盾;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业评价方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规格存在一些差距,如某些核心课程的学时和内容不利于本科规格的达成。

    4.2.2课堂教学与学习评价(责任部门:教务处)

    基本要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政策和措施,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教师能够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多样。

    制定有教研室发展规划与执行计划,有详细的教研室活动记录;开展集体备课、同行评价、督导评教、学生评教等活动。

    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尽量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授课方式,避免课程讲授过度的现象,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只讲重点和难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考核方式科学、多样。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考核方式的改进有专门的论证和依据。指标尤其强调了考试方法改革,旨在利用学习评价这个指挥棒,促使学生从死记硬背转向灵活应用,从重考试结果转向重学习过程。

    此部分指标专家通过查看迎评档案资料、教学基本文件、试卷和论文等以及各级座谈的形式考察。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制定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以及教师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个性发展情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重学习过程;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体现师生互动,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考试方法改革,注重过程考核,从末端考核变为过程考核;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课堂政治性、意识形态、教师教学缺少设计,教学方法传统呆板,PPT依赖症;平时成绩全是满分、对学生没有指导;课堂教学只会照搬书本讲原理,缺乏案例教学,联系现实较差;某校一班级专业课期末考试,卷面成绩30%不及格,抽查同一门课程两个班级试卷,其中,一个班26个学生,70分以上的学生为“0”,60-70分的6人,不及格人数有20人,不及格率达到76.92%,最低分为20分,另一个班25人,15人不及格,不及格率达到60%,最低分18分。

    4.3 实践教学

    主要观测点: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与综合训练。

    4.3.1实验教学(责任部门:教务处、实验室管理处)

    基本要求:1)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2)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开放性实验室;(3)实验指导人员结构合理,实验教学效果较好。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和实验教学大纲,科学地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学校学科的结构。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或创新活动。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的知识。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等没做硬性规定。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而且是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开放要考察开放的范围、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内容和对学生的覆盖面。

    有一支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实验指导队伍,实验教学能满足培养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效果较好。实验指导人员结构合理是指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要有合理分布,并且作为实验指导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提倡授课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密切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关系。

    此部分指标专家一般查看相关档案材料、座谈和现场考察。了解实验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实验教学重要地位,实践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实验开出率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每组实验人数,以确保实验教学效果;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验室开放范围、时间、内容和对学生的覆盖面;实验队伍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专业实践经验。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学改革不到位;学生操作能力太弱;实验教学方法太传统;实验教学组织和内容都有问题;引进人才家属从事实验教学;某校专职实验教学人员严重短缺,多个系部没有专职实验人员(由教师兼任),难以承担全校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的开放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学生实践课程开设、实践能力的培养。

    4.3.2实习实训(责任部门:教务处)

    基本要求:1)能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实习实训;(2)每个专业建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时间和经费有保证;(3)指导到位,考核科学,效果较好。

    此部分指标专家主要考察学校能否与业界密切合作并建设稳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包括名称、地址、建立时间、实习专业、可容纳实习人数等内容)、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协议、实习和实训经费是否有保障;采取什么措施保障实习实训时间,效果如何等。这里强调实习实训不仅要有时间保障,还要科学制订实习实训方案,要有胜任的指导人员,要改革效果考核方法等学校关于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有关材料。

    考察方法为:查阅相关管理制度、培养方案和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记录和评语、实习总结等相关材料,考察合作教育实习、实训现场。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实习大纲;学生走马观花式实习;

    没有实习报告,缺少总结;实训走过场,流于形式;经费不到位。如:校外的实习实践基地还不稳定,校企合作没有很好开展;仍有极个别基地尚处在学生参观、见习、项目实习的阶段;生均实习经费不足百元,很难满足学生实训实习的需求;经费每年投入呈下降趋势,未能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

    4.3.3社会实践(责任部门:团委)

    基本要求:1)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2)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平台,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此部分指标专家主要考察:成立相应组织,制定计划,出台措施,策划活动,认真开展社会实践情况;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培养方案,规定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情况;对参加和指导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师计入工作量情况;采取有效地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考核方法,确保效果情况等。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学校将社会实践作为社会活动,由学生处和团委牵头负责;指导社会实践的教师多为辅导员,并没有安排专任教师;社会实践不是对所有学生要求,只是对部分学生团体要求;社会实践开展和专业契合度较低。

    4.3.4毕业设计(论文)与综合训练(责任部门:教务处)

    基本要求:1)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2)有50%以上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3)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适当,指导规范,设计(论文)质量合格。

    毕业设计(论文)包括:同科类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社会调查报告等。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的作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对学生是一次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质量,也反映教师的水平和学校管理的水平。要有50%以上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关于“一人一题”的问题。“一人一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避免相互抄袭的有效前提。对于几位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大题目的总体设计每个同学都要参加,其余部分应做到分工明确,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完成相应部分工作。

    专家通过查看毕业论文(设计)材料进行考察。分两部分,论文(设计)选题及质量情况、过程管理情况。

    论文(设计)选题及质量情况:首先看选题,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能否达到培养方案目标要求,选题是否结合实际;专家还看选题是否前沿,有无明显的错误等;通过选题看指导教师有否科研工作背景、实际工作(例如工程)背景,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适当,保证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其次考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除考察本身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外,还考察以下几方面:真题真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工作中应用各种工具(包括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某些学科的经济分析能力;撰写科研报告、论文、设计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过程管理情况:包括学校和学院相关文件要求、实施方案、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时间、过程监控、成果规范情况。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选题经管类大而空,国家、国际字眼多;指导过程有造假嫌疑;学生论文难度不够,字数太少,质量低;毕业论文指导规定不合理;撰写不规范,图表和参考文献格式问题多;查重没做到位;评语过于简单;答辩评语文不对题;英文参考文献普遍较差;论文论述较为简单,参考文献应用少,论证缺乏数据支撑,论文缺乏比较分析、综合分析,深度不够;工科类论文整体停留在单一验证阶段,对实验条件、实验规范、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阐述和运用重视不够;论文整体表现为优秀论文偏少,普遍字数偏少。

    . 质量管理

    一级指标:质量管理

    二级指标:教学管理队伍;质量监控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5.1 教学管理队伍

    主要观测点:结构与素质

    5.1.1结构与素质(责任部门:组织部、教务处、高教所)

    基本要求:1)结构较为合理,队伍基本稳定,服务意识较强;(2)注重教学管理队伍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研究,有一定数量的研究实践成果。

    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要求管理队伍在年龄、学历、学缘、专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时间、能力等方面,构成合理的结构,发挥最佳的整体管理职能。对管理者个人要求具有适应管理工作的德与才,在重要岗位工作的管理人员应有从事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中。

    教学管理部门既是行政管理部门,又是服务部门,又是学术研究部门。教学管理的改革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研究为基础,因此,开展教学管理和教育研究是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学管理队伍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至关重要!

    此部分指标专家主要考察三方面:①教学管理人员的结构与素质,指教学管理人员在年龄、学历、学位、学缘、职称等方面的结构要合理。②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主要用任职时间来考察。③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制定是否科学,执行是否严格,管理工作流程是否顺畅,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能不能做到以人为本。④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成果,看教学管理研究状况以及能否用于实践。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人员总体数量不足,教师兼任或一身多职现象比较普遍,一线教学管理人员较为缺乏,人员不稳定;教学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分布两头占比大,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不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不相匹配;未设立独立的内部质量监控与评估机构,未能实现“管、办、评”的真正分离。

    5.2 质量监控

    主要观测点:规章制度;质量控制

    5.2.1规章制度(责任部门:教务处)

    基本要求: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备,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执行较严格,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教学管理文件和制度健全,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并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促使管理制度创新。采取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制定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各学校的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此指标专家考察以下内容:①重要教学环节材料,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年论文、实习、毕业论文等,考察这些环节有无标准,能否确保严格执行,保证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如教师的调停课有无相关的制度和相关的手续等。②规章制度,主要考察教学管理文件的完备性;教学基本文件(含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表等)制定的科学性;教学管理流程的清晰性;教学运行的有序性;执行制度的严格性和有效性。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思路不够清晰,过程管理和监控制度设计还不完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教学管理存在一定随意性;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制度轻执行,重程序轻实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教学过程存在管理重视不够、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不少教学管理制度只停留在文件上,没有落实,教学秩序不够稳定,也不够严谨,教师调停课比较随意、人次数量较大,本科教学规范和质量监控有待提升。  

    5.2.2 质量控制(责任部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

    基本要求:学校建立了自我评估制度,并注意发挥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作用,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控。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包括统计和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6个环节组成的闭环。

    教学评估与检查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学校开展教学评估的重点是课程评估、教师授课(实验教学)评估、学生学习评估、院系教学工作评估等。评估工作应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学校开展评估工作,应有一个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实施办法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要根据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作用,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控,向社会发布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此指标考察中专家可以查阅教学检查原始资料以及学校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等;重点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队伍构成、监控措施,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处理和反馈通道;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环节质量标准、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作用发挥和自我评估制度。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不够完善;保障体系组织机构不健全,未成立管评分离的专门机构,现有质量保障队伍数量严重不足,素质有待加强;质量监控方式单一,主要还是依赖传统方法开展课堂教学督导,以及学生评教,课程、专业评价等未能常态开展;全程监控、信息采集分析、反馈改进等环节运行也不到位,致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未能形成闭环,质量监控评价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六、 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一级指标: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二级指标:学风建设;指导与服务

    6.1 学风建设

    主要观测点:政策与措施;学习氛围;校园文化活动

    6.1.1政策与措施(责任部门:学生处)

    基本要求: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政策与措施,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活动。学校要制定政策、采取措施规范学生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生活,树立良好的学风。学生要以学为主,勤奋刻苦。学校要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学校有加强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规章制度与具体措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组织保证和经费支持。成效明显是指通过审阅材料和实地考察,证明多数学生主动学习,勤奋进取。

    此指标专家重点考察:①规章制度、目标措施、具体内容;②组织保证、经费支持、成效明显;③激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活动平台具体措施;④有组织、有计划、有场地、有经费。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学风建设落实不到位,学习氛围差,存在少数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热情不高的现象。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所学专业理解不够,对将来从事职业了解不多,因而造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倦怠,内驱力不足,考试成绩差,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任务过轻,尤其是一些文科专业甚至不布置作业,过程学习只是形式,没有落实到位。

    6.1.2学习氛围(责任部门:学生处)

    基本要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主动、奋发向上,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考纪良好。

    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完善和发展。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让人在一种自我、自主激励中,不断地发现并努力获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措施,提供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感染,熏陶,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诚实守信,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此指标专家主要考察学习氛围和考风考纪情况,一般采取走课、听课、走访图书馆、座谈,随机访谈和查看文件制度的形式。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主动性还显不足,如上课与教师互动不积极,有效互动更少,学生学习自觉性还需增强;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氛围不够活跃;走访图书馆发现学生图书借阅量不高,到图书馆自习的学生不踊跃;某校在课堂上“隐性逃课”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人在课堂上,思维却不在课堂上,或干其他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做笔记的学生不多;毕业论文存在敷衍、应付现象,绝大部分英文摘要不通顺,多半是机器翻译的。

    6.1.3校园文化活动(责任部门:团委、宣传部)

    基本要求: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搭建了学生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平台,措施具体,学生参与面广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评价较好。

    校园文化活动涵盖课外科技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课外科技活动指学校在课外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组织的各项科技活动。学校要有激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活动平台和具体措施,学生科技活动要有组织、有计划、有场地和经费保障;分析学生参与面时,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其中一项或几项的人数计入,这一人数约占当年学生总数的40%左右时,可视为学生参与面较广。课外文体活动:指学校在课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组织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是科技活动和文体活动的重要载体。

    此指标专家要了解课外科技活动、课外文体活动相关制度和措施,活动开展情况,学生参与面是否广泛;各种学生社团组织是否活跃,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所起的作用。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学生社团资源建设与利用不足,学生社团中多为文体类,系部的学生社团缺乏专业特征,尤为需要改进的是,学生社团建设要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学生社团与不同专业融合相结合;学生科技学术活动不够活跃,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及获奖数目偏少,学生社团中学术科技社团也不够,学生参与锻炼机会不多。

    6.2指导与服务

    主要观测点:组织保障;学生服务

    6.2.1组织保障(责任部门: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

    基本要求:每个班级配有兼职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持不低于1:500;按师生比不低于1:5000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且不少于2名,并设置了相关机构;有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政策与措施,形成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机制。

    主要考察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建设情况、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情况,是否制定了调动教师参与管理、指导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积极性的措施,效果如何。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程度不高,知识、能力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整体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6.2.2学生服务(责任部门:学生处、就业创业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

    基本要求:1)开展了大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学生比较满意;(2)有跟踪调查毕业生发展情况的制度。

    学校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注重满足人才成长需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和形成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和机制;多方位、多层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如学习、生活、活动、竞赛、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心理、就业、考研等,大多数教师积极参与,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现“育人为本”、“学生为本”效果显著。

    牢固树立“育人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在有关机构的组建基础上,切实开展服务学生、关爱学生活动,如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服务学生求知求学,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有专门机构负责跟踪调查毕业生发展情况,并根据调研情况调适服务方向与服务措施,培养服务能力。

    此指标主要考察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特困生资助等服务机构与服务质量,了解学生的满意程度。学校要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中未能体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对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性指导培训不够;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习锻炼的机会还不够多、时间还不够长;学生社团中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探究相关的还不多;举办创新创业的活动还不够丰富,学生知晓度,特别是参与度还不大。

    七、 教学质量

    一级指标:教学质量

    二级指标:德育;专业知识和能力;体育美育;校内外评价;就业

    7.1德育

    主要观测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

    7.1.1思想政治教育(责任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部、宣传部)

    基本要求: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落实国家标准,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学生比较满意,评价较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贯彻“三进”方针,要形成教育体系,构建长效机制;要善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要每年制定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梳理典型事迹,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教学改革的点和难点,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

    本观测点专家主要考察: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③落实国家标准,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学生比较满意,评价较高。

    7.1.2思想品德(责任部门:学生处、团委)

    基本要求: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学生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

    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具有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公民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恒心和毅力;培养诚信守法、团结合作精神。

    道德素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处理与他人利益关系的内在枢纽,当代大学生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修养。

    文化素质的内容是广泛的、多方面的,它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的。文化素质教育要开设以人文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讲座和开展相应的活动,同时要营造校园文化,形成浓郁的人文教育的氛围。人文教育除了讲座和选修课外,要有相应的校园文化。要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注意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实践方式,大力开展专家讲座、政策研究、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山乡田野、土家苗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长才干,讲求奉献。

    此指标主要考察学校是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的各项规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奉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所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

    7.2专业知识和能力

    主要观测点: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专业能力

    7.2.1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责任部门:教务处)

    基本要求: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掌握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该指标专家考察主要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的现状、实际水平,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基本素质和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基础。考察时,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方案)的要求,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了解选修课程、学校的文化科技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试卷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考试改革,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为前提);在横向可比较的考试与竞赛中的成绩、专家组考察结果等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质量提高程度。

    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能力。考察时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总体设计(培养方案),了解课程开设情况、学校的文化科技氛围,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所反映的实际水平。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1)了解学校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总体设计;

    2)学生的入学水平与学生进校后的学习情况、校内外专家调查情况的比较;

    3)学校进行考试改革、对学生评价改革的情况和效果;

    4)对主要课程的考试试题水平及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

    5)学生在省、市、全国性的考试与竞赛中的成绩;

    6)学生参与职业资质认证培训及获取证书情况;

    7)专家直接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学校的毕业生在校学习中对基层所需求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还存在脱节、知识陈旧过时和不足的问题,说明学校存在专业教学水平总体落后于实战等问题。  

    7.2.2专业能力(责任部门:教务处)

    基本要求: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学生从事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学校要根据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专业、行业、社会技能要求,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构建所需基本技能要点,在教育教学中付诸实施,通过举办专业能力达标、能力过关、能力竞赛等活动,提高专业能力,取得优良效果。

    此指标专家考察中对学生课程考试、技能测试、实习报告等专题评估结果汇总分析,查阅学生科研与实践成果材料来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考察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所反映的实际水平。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学生本科基础理论掌握欠扎实,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不高。从抽查的试卷看,题目灵活性和综合分析性不大,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不牢固,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

    7.3体育美育

    主要观测点:体育和美育

    7.3.1体育和美育(责任部门:体育部、艺术部、团委、教务处)

    基本要求:1)《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85%,学生身心健康;(2)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原国家教委体委司1991年颁布“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不是体育锻炼标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教体艺〔2002〕12号文件颁布《学生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有的学校既执行了“合格标准”,又执行了“健康标准”,统计时,学校什么时候实施《健康标准》,从那个时候起按健康标准统计,之前按合格标准统计。这是一个硬指标,合格率要达到85%。

    体育除考察《大学生健康标准》合格率外,还要看学校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的情况。

    学校在公共课、选修课等课程设置中,开设有艺术教育课程,或者开设了全院性艺术教育专家学者讲座,学生参与程度较高。同时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富有时代性、艺术性、审美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效果较好。

    此指标专家主要考察:群众性体育活动,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身心健康,艺术教育类课程,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艺术活动,艺术熏陶、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开展“劳动教育”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大学生体质合格率太低,没有达到国家制定的学生体质合格标准;学校体育场所太少,只有传统的篮球场和足球场,和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不匹配。

    7.4校内外评价

    主要观测点:师生评价;社会评价

    7.4.1师生评价(责任部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

    基本要求:1)学生对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比较满意,评价较好;(2)教师对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状况比较满意

    此指标专家考察重点:师生对学科布局、专业结构与设置、本科教学、教学基本建设、教学基本条件、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质量监控、课程教学与改革、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式与效果、教师待遇、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学习氛围、学习风气等设计本科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还要看以上层面有否开展切实有效的校内评估,有否形成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

    主要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或与师生的随机交流,了解师生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感受和评价。重在评判师生员工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7.4.2社会评价(责任部门:就业创业中心、党办、学生处)

    基本要求:1)学校声誉较好,学生报到率高;(2)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认可度较高,评价较好;(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

    该指标的目的是看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评价,以反映学校在社会声誉中所处的地位。社会评价是看社会对该校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对该校学生的反映,校友的反映,家长、中学生、社会各界、各级人士对学校的评价,媒体对学校的评价以及学校培养人才的状况等。

    此指标是重要的结果评估环节,专家主要通过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与当地的控制线的差异、第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用人单位对该校学生的反映,校友的反映,家长、中学生对学校的评价;媒体对学校的评价等信息;毕业生就业单位评价调查;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评价;学校在社会声誉中所处的地位等完成考察。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未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系统;学生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调整,没在充分的调研上基础上进行;没把毕业生跟踪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依据;没把毕业生的就业和成长信息,成为专业改革的重要参考。

    7.5就业

    主要观测点:就业率;就业质量

    7.5.1就业率(责任部门:就业创业中心)

    基本要求: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 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 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 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

    ● 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

    ● 升学。

    ● 出国、出境留学、工作等。

    ● 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

    此指标主要考察三个方面,一是看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是否达到本全省高校平均水平,年底就业率可作参考。初次就业率统计到8月31日前。就业毕业生数指签约人数、升学人数、自主创业人数、出国出境留学人数的总和。二是看学校采取什么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就业,取得的效果。计算就业率分母应该是当年获得毕业证的学生人数。三是了解学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7.5.2就业质量(责任部门:就业创业中心)

    基本要求:就业面向符合学校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较高,就业岗位适应性较强,有良好的发展机会。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制定毕业生就业面向目标定位;毕业生要制定符合专业的职业规划。就业后,要对毕业生就业岗位适应性,以及能否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与空间进行追踪调查,实时调整就业指导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就业质量。

    此指标主要考察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毕业生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低,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对口率低。

打印    收藏
上一条:评估手册之三-本科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基本知识
下一条:本科合格评估知识手册之一—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基本知识
关闭窗口